生活在别处

周末参加了好友的婚礼,venue是一家当地的酒庄,大片整齐的葡萄藤在远山印衬下旁若无人地生长着。虽然已经夏末,天气依旧炎热,白色的酒庄和前面的欧式喷泉添就几分凉爽。

仪式过后,夕阳的余晖搁浅在半山腰,金色笼罩着树荫之外的所有空间。透过稀疏的薄雾,人们金色的脸庞投影在地上,斜长的影子似乎一直延伸到地表之外。参加过很多次婚礼,见证过很多爱情最饱满外露的时刻,如今还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些誓言打动。这漫长又不确定的一生中,能有那么几分钟笃定地说出严肃的誓言,算是最接近超越和永恒的神圣瞬间了。

音乐响起,新郎新娘跳起一支欢快的舞,新娘裙子上银色的穗链跟着飞翔,骄傲地接受着宾客的欢呼。紧接着便是新郎新娘父母的演讲,新郎母亲说英文,新娘母亲说中文。两位母亲都会说中文,外表上看都是华裔父母慈爱的模样,但英文演讲缺少的郑重其事和中文演讲缺少的平易近人,又如此微妙,微妙到只有寥寥数人能懂。新郎母亲特意没有用daughter-in-law,选择了daughter提及新娘。新娘母亲照例夸赞新郎母亲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并强调新娘来美国奋斗十年的不易。对于这种陈词滥调,我不再感到不适并且抱怨出一整套典型东亚亲子关系的问题,如今只剩下“奋斗”这个词让我困惑尴尬不已。帮助新娘母亲翻译演讲的伴娘,把那句来美国奋斗十年翻译成she came to US ten years ago to study and work,尴尬消失了,轻松不少,可困惑丝毫未减。

我拿出手机查奋斗这个词的中文意思,百度百科告诉我: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奋斗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在我理解范围内,奋斗是个相当正面的词,自小语文课本就会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换言之,痛苦是达到目标必不可少的过程。

默默放下手机,我在想,作为移民来美国的这些年,用“奋斗”这个充满了苦难但又励志色彩的词,是不是准确。在父母和一些朋友看来,我作为独生女只身在遥远的异乡独自生活,自然是飘零凄惨的,每次提起这事,母亲总是唉声叹气,你一个人在外面,连个依靠都没有云云。在另一些人看来,我大概是很幸运又很”努力“那一批人,甚至可以用privilege来形容,能够有条件出国,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拥有亲密的伴侣和友谊,算是一定程度上自由地生活。其实这些都是我生活中的某一面,只不过人们总是只看到这一面而已。我很少沉溺于自怨自艾的感伤,觉得自己远离家人孤苦伶仃,也更少沉溺于沾沾自喜的得意,把现在还算舒服的生活完全归功于努力或者是任何跟主观意志相关的因素。曾经有不熟的人对我说,你肯定是个特别努力的人,才能做到这么优秀。我困惑地盯着“努力”“优秀”这两个词,就如同今日我困惑地盯着“奋斗”两个字。这些词天然地把我和这位说话的人放在了无法相互理解的境地,在他看来,世界上有一些人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获得成功并过上没有烦恼的生活。我如鲠在喉,不知该如何接话。过去将近十年的生活,我甚少产生过一定要达成什么目标,比如要在美国留下来,或者计划职业发展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结婚生小孩未来选择回国之类的。乱七八糟忙着,一下子就到了这个年纪,回头想想人生中很多重大决定基本都草草了事,一点都没细想,再听到别人口中那个目标明确并且一直为之奋斗的我,觉得更加荒谬。

接着我又查了“奋斗”这个词的英文翻译,google translate跳出一个词:struggle。我不由得笑出声,前面的困惑顿时烟消云散,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叠加在苦难之上,struggle这个词真是再确切不过了。广义上来说,struggle可以形容所有人的生活,总是奔波忙碌,焦头烂额,偶尔有几个闲暇时刻看看窗外落下的秋雨,获得暂时的安宁。狭义上来说,移民的生活总归是struggle。语言文化身份孤独感,显眼且挥之不去,在众多演绎之中变得越来越难缠,仿佛生活被这些困难填满,没有遗留的空隙。

现代人的困境其实都差不多,生活在别处,拥有个体自由的代价便是永远无法跟某个群体产生牢固的认同感。很多人从生长的家乡迁徙到另外一个地方工作生活,陷入了即回不去故乡又无法属于生活地的两难困境。最近我在想另外一种可能性,假设我留在家乡,过着同样平凡劳碌的日子,会不会根本不会有这些所谓的first world problem。于是我请教了一个留在家乡生活的朋友,遗憾的是,留在家乡并不能解决这个困惑。她说小城镇很别扭,比如家乡会有很多山寨的连锁店,抄袭大城市的店名如嘉禾一品之类的,还发给我一段钱钟书关于小城市摩登女郎的刻薄描写: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只要“都市”和“现代化”流入相对偏远落后的地方,人们便不会再满足于只为了生存的生活。当人们开始仰望星空思考意义,便陷入了生活在别处的困境。

再回头看“奋斗”这个词,它表明痛苦和挫折是达到某种目的的必经之路,可实际上,生活根本没有一个目的,但人们还是要经历痛苦和挫折。人们使用“奋斗”来激励年轻人,仿佛允诺了某个光明的未来,用充满说教的语气来阐述一个简单却不存在的逻辑。我厌恶这个词暗示的目的性和背后简化苦难、赋予苦难意义的欺骗性。近日来我的荒谬感和虚无感越来越强,认定活着是无尽地推石头,实在无法理解用“奋斗”两个字来形容人的经历。

那该怎么样形容我的生活呢?除了struggle,生活在别处,这些广义上所有人都经历的东西,实在没什么特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什么远大志向,也没什么惊天才能,更没有什么可以说道的人生故事,大部分时候都是随波逐流,一路顺风顺水,在时代的浪潮中幸运地爬上了一艘还算稳固的船,迷茫地活了三十多年,明白一些事,但意识到不明白的事更多。我也知道,做个平凡的、困在自己生活里的普通人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