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半年多时间,陆陆续续看完了门罗的短篇小说集<Runaway>。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两篇,一篇是跟标题同名的runaway,另二篇是tricks。
runaway是去年在飞机上读的,很多细节都不太记得,总体印象是个晶莹剔透但冰冷彻骨的故事,结构精巧,隐喻尤其让人难忘。一个十八岁离开父母跟恋人Clark私奔的少女Carla,生活在偏僻的农场。Carla对现在的生活有些失望,但这种日常乏味的感情似乎不够支持她做出冲动而决绝的选择。后来,Carla跟隔壁丧偶独居的老太太相识,老太太鼓励并且帮助她离开,她却中途回到了Clark身边。Carla养了一只羊,这只羊在故事的结尾被残忍地杀害。这篇尤为著名,读者的各式解读也非常精彩,大体来看是以女性主义的角度入手,从内容和center来说作为标题和开篇还是实至名归的。然而门罗绝非女性主义四个字能简单概括的。
tricks在结构上同样精巧,细节的铺垫和前后情节的呼应读来经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会心一笑。故事讲述了Robin一生中颇为难忘的一段感情。某个夏日,Robin看完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后,发现钱包不见了,没办法回家。这时Robin偶遇了一位遛狗的移民男士Danilo,二人一起吃晚饭,Danilo送她到车站回家,在这几个小时里暗生情愫,并在离别时约定明年同一天在这里见面。读到这里大概很多人会联想起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然而门罗女士不落窠臼,前面大量的铺垫塑造了Robin在感情生活之外的挣扎,尤其是她有个需要大量精力照顾的家人。第二年的同一天,Robin遵循约定去找Danilo,然而在相见时,Danilo不留情面地假装不认识她,并且狠狠摔上门。许多年以后,Robin成为了精神病院的医生,某一天,一位年老的病人被送入Robin的门诊,她一眼便认出了是Danilo。然而命运却如皆大欢喜一样,跟她开了个玩笑,这个病人是Danilo的孪生兄弟Alexander,出生起便听不到声音,而且有情感认知障碍,非常容易冲动。Robin这才意识到,当年那个让她伤心的场景不过是一场误会。故事到这里仿佛有许多安慰,Robin曾付出真心爱过的人可能并没有辜负她。然而画风一转,她想起自己需要照顾的家人和需要依靠Danilo生活的Alexander,即便两人在一起,这日子恐怕也是不堪重负。那点安慰和遗憾显得尤为绝望。
门罗的所有故事大体都是这样,人物是普普通通的小镇妇女,情节很日常,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转折和冲突,所传达的感情也不如主流叙事那般强烈。她不写爱情中无限崇高的奉献和利他的理想主义部分,也不写需要爱情来填补孤独的灵魂探讨,更不写爱情里欲望带来的虚无。她的落脚点是爱情或者是其他一切感情中无数个微不足道的瞬间,最后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一系列复杂而微妙的隐秘情绪。这种精妙的传达在波澜不惊的情节之下,带来的震撼如夏日的闷雷,悄无声息地在内心深处用力一击。
门罗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我好像第一次注意到这些模糊普通的情绪。一般来说,小说或者电影能牵动我的仿佛是两种极端的情感:以Klara and the sun为代表的作品,人物和情节的高度戏剧化带来强烈的冲击,于是我会感到极度悲伤和怜悯;以2666为代表的作品,人物和情节都是克制而模糊的,会让我陷入一种抽离的境地来思考某些沉重而严肃的议题。门罗的小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效果,她好像有种神奇的魔力,在我刚要被某种强烈的感情操控时马上泼出一盆冷水,而这盆冷水仅仅是生活的某个切面;在我刚要提炼出某个抽象的母题时马上点燃一把火,这把火也是生活的某个切面。
阅读过程中还在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写法是不是注定没办法写长篇。跟很多短篇小说家一样,门罗也没有写过长篇。她的很多故事时间跨度很大,按理说是可以扩展成长篇。长篇需要一个大情节来支撑,再此之上再安排其他部分。门罗这样的技巧用在长篇上的效果如何,还是挺想见识的。最近看the promise,好像找到了答案。the promise是全景意识流的写法,大多数情节也是日常的微妙情感。这本书节奏缓慢,我读得很慢也很吃力,主要原因大概是这种意识流情节安排很消耗精神,我常常陷入某个人物的情绪无法自拔,时不时需要抽出来缓一缓。这种感觉跟门罗的作品很像,那些生活中不曾注意到的细微感情让人非常沉浸,但又不至于强烈到无所适从,像针扎一样,每次一点点,不经意间忽然痛一下。
写这篇读后感时,再次惊讶地发现语言的无力。写了这么多废话,我也找不出一个具体的词汇来描述门罗的作品,更没办法用几句话描述她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准确地捕捉那些难以言喻的情绪并拓宽情感的表述边界,这句话大概是我能用语言做出的最大努力。其他更多的来自借用的鲁迅这一句,于无声处听惊雷。